尘封档案忆往事———将军手稿揭秘钱学森与火箭军渊源

期次:第1520期       查看:106

  2005年11月,钱学森归国50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钱学森夫人蒋英握着一位将军的手说,钱老让我转告你,他未曾想到,在当年听他课的高级将校官中间,一位最年轻少校,成了他当时建议成立的“火军”———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司令员。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五十年前说起……1956年元旦,北京刚刚迎来新年的第一场),在中南海居仁堂办公的总参作战部空军处参谋李旭阁,被处长杨昆叫进办公室,递给他一张入场券,说下午三点总政排练场有个秘密报告,规格很高,你去听听。
  中南海到新街口总政排练场大厅路并不远,李旭阁骑车而去。当他匆匆步入会场,环顾左右,已座无虚席。令他吃惊的是在座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将军,他们都是三总部和驻京军兵种的领导。主席台上,摆着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大将的席卡。满堂高级将领,惟有他一个人年纪最轻,职务也最低。
  刚刚落座,电铃就响了。陈赓大将率先走出来,身后跟着一位穿中山装的学者。两个人坐下,陈赓大将便介绍说,这位就是刚刚归国的钱学森教授,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家,今天由他给大家讲世界上最先进的尖端武器———导弹。
  钱学森站起来鞠了一躬,然后走至黑板前,挥笔写了一行字:“关于导弹武器知识的概述”。这是李旭阁第一次听到关于世界上最尖端武器的介绍。他聚精会神地听,什么导弹结构用途,美国、苏联导弹发展现状等等。特别是钱学森饶有意味地说的一番话,深深印在他心里:“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这是钱学森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议。
  钱学森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论证,中央作出了大力发展“两弹”(原子弹、导弹)的历史性决议。而从听钱老报告的那一天起,李旭阁的命运也便与钱老提议的“火军”———中国战略导弹事业连在一起了。
  1959年,中国第一支地对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也即钱老提议成立的“火军”的雏形,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东风第一枝”。
  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种地对地导弹“东风一号”试验发射成功,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初步形成。
  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因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所以没有对这支事实上的战略导弹部队使用“火箭军”的名称,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1985年7月,二炮部队成立19年后,李旭阁担任了第二炮兵部队的司令员。
  1956年听了那次终身难忘的报告后,李旭阁与钱学森的渊源并未结束。1960年3月21和22日,钱学森又在高等军事学院讲授火箭和原子能的运用,李旭阁再次前往听课,并详细地做了记录。
  2004年4月,早已从二炮部队司令员岗位上退下来的李旭阁在整理过去的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当年的笔记本,打开一看,是1960年3月听钱学森讲课的手记。钱学森的儿子和秘书得知情况后,专程来到他家,将原件拍照和复印。这份珍贵的听课笔记的影印件如今就保存于上海交大档案馆内。
  2015年12月31日,二炮部队正式更名,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火箭军授予军旗,钱老提议的“火军”随着中国的崛起而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时光荏苒,从钱学森提出成立“火军”的建议起,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回顾历史,我们由衷地向以钱学森、李旭阁等为代表的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奠基者、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根据原二炮部队司令员李旭阁的回忆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