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事迹叫交大精神

期次:第1527期       查看:34


























  编者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设立于2003年,用于表彰在践行交大校训、传承交大文化、彰显交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医护员工、学生和集体。十三年来,160多位(个)个人和群体获得了该荣誉。那些你我身边的交大故事,构成了属于我们每一个“交大人”的感动与力量,成为全体“交大人”的精神内核。2016年“校长奖”自2015年10月底启动筛选以来,受到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经过近半年的筛选,涌现出一大批在传承交大文化、彰显交大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交大人”。这些“交大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以他们为豪。经过单位推荐、学校审核、初评、网络展示、终评展示、会议讨论以及公示等环节,共有9位个人、3个集体荣获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曹永康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曹永康,建筑系专业教师,古建保护领域专家。怀着一颗匠心,主持包括交大建筑遗产在内的200多项保护修复工程,荣获“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等业界最高奖,帮助老校区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存交大文脉。秉持一份情怀,他冒余震走进都江堰抢修文物,发起公益行动保护濒危徽宅,走进西藏江孜开展技术支援。他构建“上海建筑遗产数字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倡导建设上海建筑遗产大数据库,成立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推动技术创新。15载醉心古建保护的他用匠人精神和文化情怀,让一座座老房子的光影得以绵延,更践行着交大人对文化传承的使命。
何祖源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
何祖源教授2010年入选中组部第5批“千人计划”,2012年全职回国工作前任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光纤技术特别是光传感与光互连技术的研究,在光电子学领域一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迄今获10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马天赐 凯原法学院 青年学者
马天赐老师自2012年以来任教于凯原法学院,担任亚洲法中心执行理事、凯原青年学者。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先后开设六门课程,并同时担任多项国际赛事教练,带领学生屡创佳绩。其中,在第十二届亚太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中取得大陆赛区代表队自该项竞赛创办以来的最高排名。同时,他还任全英文杂志《亚洲法律与社会》(剑桥大学出版)和Brill亚洲法丛书主编。他视构建亚欧沟通桥梁为己任,在学术及教育领域促成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与交大法学院之间交流合作。
康达 化学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作为一位学生新闻人,他始终坚守在校园新媒体的第一线,塑造专注、专业的学生新闻团队,打造一流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对内对外塑造交大品牌形象,提升交大社会美誉度,传递交大精神。他热爱书法,临池不辍,用书法传承交大文化。他积极投身校园原创文化,传递一份热爱和感动。他热心于奉献和服务,用生命影响生命。
张才喜 农业与生物学院 教授
张才喜教授2014年赴交大定点帮扶的云南洱源县挂职副县长,因表现突出,2015年赴大理州人民政府挂职副秘书长,助力扶贫攻坚。他深入滇西边境山区,搭建合作和科技平台,发挥校地合作帮扶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推进交大“五个面向”扶智工程。主动发挥专业优势,传播农业科技,开展产业扶贫,受到教育部奖励及云南省等单位好评。
张军 新华医院 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以“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身份回国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张军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第一线。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深入剖析了我国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推动了临床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生殖、胎儿、儿童健康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打造了生命早期相关疾病与健康随访平台“千天计划”;他实现了新华医院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零的突破。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张军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郑捷 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 教授
郑捷教授现任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与无数疑难皮肤病打交道的30年里,郑捷总是很“固执”:他坚持尽可能少用有副作用的药物,坚持不为了追求短期的“疗效”而让患者的全身健康面临威胁,他还坚持保留那些因收费低廉而正在逐渐消失的皮肤病治疗项目。他的话总是很实在:“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王全龙 后勤保障处工程师
王全龙同志1986年到交大工作,三十载青春奉献校园保障事业,一直坚守在校园的后勤服务保障岗位。他5加2、白加黑,默默奉献于水电保障、应急抢修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用青春和汗水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他天命之年仍甘当老黄牛扎根一线,任劳任怨扎根后勤保障工作一线。他“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叶超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他是校辩论队前队长,多项赛事的冠军、最佳辩手;联合创办思辨学社,曾任仁济医院ICU部的辩论教练、博士生学术论坛子品牌Mars Talk的主讲嘉宾等。历任校庆主题策划负责人、五四青年论坛发言人、创业大赛嘉宾,现任上海交大数据分析师俱乐部合伙人。最近,他率队从全球800余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上海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总冠军。
临近空间研究团队 航空航天学院
临近空间是人类尚未利用但极具战略意义的处女地。航空航天学院临近空间研究团队十年磨一剑,以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参与高分论证、在完成“致远一号”飞艇、中空飞艇之后,2015年9月在新疆马兰进行“某浮空平台”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新概念浮空器临近空间往返飞行试验,标志着我校已进入临近空间领域研究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史”编纂组
党史校史研究室校史编纂组自2002年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十余人左右的校史编写队伍。他们十四年如一日,凝神聚力,潜心钻研,编研撰著出八卷本、300多万字的《上海交通大学史》,另有以纪事、史料汇编为主的校史文化基础工程,和以专题、人物、口述史、院系史为主的裙体工程,共出版校史专著计41部,近2000万字,充分展现了交大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提升了交大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其文化引领价值与资政育人功能也由此日益彰显。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总会 体育系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总会成立于1986年6月6日,30年来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运动氛围,创办了众多传统品牌活动,包括新生杯、体总杯、致远杯等系列体育赛事及希望杯、五一长跑、129冬季长跑等,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体育活动。体总协会为主组队的代表队在各级各类阳光体育比赛中为校争得众多荣誉,为积极弘扬校园体育精神,努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