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成功治愈国内最小年龄心律失常患儿

期次:第1541期       查看:91

  本报讯 2月大婴儿绢子(化名)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被一颗疯狂跳跃的心脏整进了医院。日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运用射频消融技术帮助患儿成功摆脱了这颗“疯狂”的心脏,创下国内射频消融最小年龄纪录,这代表儿中心婴幼儿导管技术、穿刺技术及射频消融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绢子出生后10天就发现心跳异常地快,最快时每分钟达280次。几乎超过正常一倍速度的心跳(儿童一般在150以下)导致孩子脸色灰白,精神萎靡、手脚冰凉,时而发出小猫似的呻吟声。
  儿中心心血管内科黄美蓉主任医师和高伟主任医师在认真分析病情,取得患儿家长充分理解和信任后,决定为绢子“孤注一掷”,实施射频消融术。黄美蓉主任介绍,对付这种频繁发作、顽固、发作时间较长的室速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就是实施射频消融术。在2013年7月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协会心律失常工作组联合发布的《儿童心律失常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共识》中指出,对于“适合消融的,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速”如果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无论年龄可适用射频消融术。这一指南给了绢子手术指征,但看似希望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风险。
  2月大婴儿的心脏就如同一个小小的鸽子蛋,空间极小,然而,目前又没有专门适用于小婴儿的导管手术器械,手术中导管位置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引起心脏穿孔,导致死亡。因此,要想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对医生的穿刺技术、导管技术以及基础电生理分析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即使新的指南已经对手术年龄没有限制,但罕有医院敢于开展此类手术。
  面对新的技术挑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再次探测该类手术在年龄上的极限。专家们放弃了放置3根导管定位的常规做法,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地技术,以1根导管来找出异常点。导管从股静脉穿刺进入,经右心房至右心室发电阻断异常部位。阻断后,反应心室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射血分数立即开始恢复,患儿面色也逐渐红润起来,标志着手术成功实施,患儿于术后一周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