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鉴今促发展资政育人谋新篇 《上海交通大学史》赠书仪式暨校史育人工作座谈会召开

期次:第1544期       查看:175




  本报讯 为进一步宣传好校史文化成果,弘扬交大优秀办学传统,2016年9月29日,在校史编委会的指导下,党史校史研究室、学校老教授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交通大学史》赠书仪式暨校史育人工作座谈会”在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B13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朱健,校史编委会主任、原校党委书记王宗光,校史编委会秘书长毛杏云,老教授协会会长罗九甫,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盛懿,档案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徐兵等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史》八卷本编著者、老教授协会和关工委代表等共50余人参加会议。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凯主持会议。
  王宗光介绍了校史工程的决策、编著过程和基本概况。以《上海交通大学史》为主体的校史研究开始于2002年。当年,校党政班子经认真研究,作出了将校史编修列为学校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决定。在《上海交通大学史》编纂过程中,学校党政领导自始至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从酝酿、撰写到修改、成稿,历经14年,是交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规模宏大、著述精细,完整地再现了交通大学自1896年成立以来薪火相传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有内涵、有质量、有水平的学术成果。王宗光欢迎老教授们在读史过程中,结合亲身经历、人生体会,为校史编研及其育人工作建言献策。
  罗九甫致辞,他代表老教授协会和关工委对校史编委会的赠书表示由衷感谢,对校史编著者的编纂水平和工作热情深表敬佩。他说,300余万字的《上海交通大学史》记录了老教授们参与奋斗的交大历程,弘扬了交大文化,协会决定成立“读史小组”,在协会内部引领和发动读交大校史的氛围,并与关工委、学指委合作,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讲党史校史”活动,让他们在交大发展史中汲取营养,与学校荣辱与共,从而为交大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校史编委会成员、与会老教授积极发言。毛杏云从编纂校史经历的一个个故事讲起,深情回忆了十四年来编写校史的艰苦历程,得到与会者的共鸣;校关工委吴玉瑛、李彩英认为,《上海交通大学史》的编纂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科书,“讲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梦”,对于交大人来说,就是要讲好交大故事,而这就要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史》的丰富内容,他们将认真研读书籍,将其中的历史小故事与新媒体相结合,让交大精神深入人心,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自信;校史编著者龚诞申从“写史、读史、讲史”的角度,讲述了他编写校史、弘扬文化的亲身经历,并表示不忘初心,才能将校史精神发扬光大。
  朱健在座谈会最后讲话,他指出,八卷本的《上海交通大学史》完美地诠释了“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交大精神,呈现了交大人众志成城、服务大局的组织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它的出版不仅是交大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如今,交大的学生群体已从“90后”逐渐转向“00后”,如何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染和教育青年学子,引导他们尽快树立“交大人”精神和责任意识,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交大的老教授是交大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上海交通大学史》借助这个高级知识分子集聚、智力优势突出的平台,通过老教授“传帮带”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能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以史育人”的目的,使交大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发扬。
  会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与会领导向老教授代表赠送了八卷本的《上海交通大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史》的编纂开创了国内高校校史研究的先河,它既是历史研究阶段性的句点,更是延续研究、深度研究的新起点。今后,校史编委会和党史校史研究室会积极拓宽校史的宣扬渠道,在全校师生员工、校友中广泛宣传校史文化成果,弘扬传统,凝聚人心,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助推交大一流大学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