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党委书记 马德秀

期次:第1271期       查看:269

江泽民学长的新学术专著《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学校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专著凝聚了江学长等一代哲人的心血和智慧,具有历史穿透性、战略超前性、全局谋划性和科学创新性等特点。学习该著作对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请注意,上述摘要主要基于文中作者的自述和引用,可能会遗漏部分关键信息,因此,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报告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江泽民学长的又一部学术专著《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久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我校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这部专著,站在历史和全球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结合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和策略。其中凝聚着一代哲人的远见卓识,闪烁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学习座谈会,就是要深刻地学习领会这部专著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信息技术产业是未来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原动力,江学长的著作缜密详实地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冷静地对比了我国与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强国的发展差距;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务实创新地提出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具体说来,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鲜活厚重的历史穿透性全书收入江泽民学长1983年至2008年间关于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问题的重要论文、报告、讲话、文章27篇,附录2篇。从启始的1983年8月的《美国、加拿大电子工业考察报告》,到最晚的2008年10月江学长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时间横跨25年。它纵览了整个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记载了整个产业发展的历史印迹,描绘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既是一部鲜活厚重的技术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信息产业波澜壮阔的精神奋斗史。可以说,著作凝聚了江学长等一代哲人的心血和智慧,诠释了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不懈努力,见证了他们筚路蓝缕、坚韧执着的奋斗历程。对当代学子和信息技术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2、高屋建瓴的战略超前性江泽民学长曾长期作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者,后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面对国与国之间产业的激烈竞争,明察秋毫、总揽全局,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始终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方针,为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超前的部署。
  1984年2月,在国外深入考察和国内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江学长提出要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电子工业发展之路;到80年代末,已经形成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并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摆到国家战略重点的位置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又有新的战略思考,在《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文中,他提出应当实施和部署新的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实现信息技术产业新跨越的目标,即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并明确指出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和深入透彻思考,江学长发现并阐述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他的著述放眼世界,视野宏阔,立论高远,统筹兼顾,用历史唯物论和辨证唯物论统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全局,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循序渐进的全局谋划性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时代潮流的清醒认识,离不开对当代国情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行业发展的透彻了解。1983年,江泽民学长率团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电子工业进行了首次考察,当即在考察报告中指出,我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落后,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应该利用国际有利形势,争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这是提高产业起点、加速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重大措施。2002年,面对工业化发展道路中出现的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多,经济效益差等现象,江泽民学长又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文中及时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江学长的论述总是紧密联系中国国情的实际,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凿笃实,信而有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能动的谋虑,对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诸多前沿问题时时进行深入的探索,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循序渐进的清晰足迹,而且看到了一代领袖人物毕生追求的精神风貌。
  4、严谨缜密的科学创新性从八十年代初履职电子工业部至今,面对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江学长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之,与时俱进,引领潮头。本书提供了极好的印证。
  八十年代初,面对欧美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江泽民同志率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考察,追踪前沿,发现差距。同时加强国内调研,提出大力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生产资料类产品的发展思路。1985年考察日本后,他又及时提出应加强电子工业建设宏观控制,调整科学技术工作结构,加强生产技术和专用生产装备研究开发的建议。2006年他在《努力把握微电子、软件和计算机产业的技术主动权》一文中指出:我国应该有自己完整的可控的软件技术体系和计算机技术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争取在一个较短时间内逐步取得技术主动权。这些思路和建议,独辟蹊径,充满睿智,更因为建立在严谨缜密的基础上而鞭辟入里,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和深沉的思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与江学长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多年的殚思竭虑、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认真学习江学长的著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其一,论著虽然是一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专著,但是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江学长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长期思考,既置于世界大势下谋划,又时刻不忘中国国情,始终强调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并且在不同时期,都相应地提出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政策谋略,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他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执时代发展之牛耳,开理念革命之新风。这也启示我们,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头脑一定要清醒,由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历史、基础条件、所处的国情与世界其他一流大学大相径庭,尤其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对创建一流还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很难简单地复制现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扎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和校情,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发展中大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全新道路。
  其二,论著通篇洋溢着创新的思想,对于我们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必然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全面创新的过程。高校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如何培育引领性的创新文化,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多年来一直是萦绕我们心头的问题。江学长的著作中,通篇贯穿着创新的思想灵魂。“许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跨越的潜力,而是缺乏创新的胆识;许多事情,不是我们没有突破的可能,而是缺乏必胜的信心。客观审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一种积蓄中的能量,有理由期待一种孕育中的突破。”诗一般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表述,多么发人深省,多么启人奋进!对于我们高校坚定方向,发挥优势,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投身和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赋予了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其三,论著蕴蓄的笃行不倦、学无止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能源和信息技术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产业,也是江泽民学长长期跟踪眷注的两个领域。去年,《中国能源问题研究》论著出版发行,今年又出版《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可见江学长对我国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关切和深厚的研究功力,其中也透视出江学长笃行不倦、学无止境的求知精神,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百年交大,源远流长,龙盘虎踞,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孜孜以求,支撑起了这一巍峨的思想精神大厦,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们只有学习并传承之,铭记并践行之,才能不负学长的期望,才能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期待。
  让我们一起为之共勉!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