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五”计划推进学生创业教育

期次:第1275期       查看:18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上海交大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工作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经过连续两个“五年”的探索实践,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果斐然,并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五”推进创业意识教育
2000年到2004年,以创业意识教育为核心,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活动载体,树立和宣传创业典型,营造浓郁创业氛围。交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历史悠久,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赛事为龙头,带动普及教育”的交大特色。2000年,学校敏锐把握时机,率先成立了创业教育依托机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统筹运作学生的创业教育;连续举办了10届交大学生自己的创业赛事———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累计培训创业团队500多支;承办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等,得到了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校园里,通过参赛选手交流、公开答辩演示、比赛成果展示等多层次营造创业气氛,鼓励在校学生特别是毕业生亲历现场,近距离接触创业,极大激发了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毕业典礼、校庆大会等重大活动中,连续多年邀请创业校友、创业学生作为毕业生代表或嘉宾发言,起到良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让创新成为凝结在交大学子血液中的一种精神,让创业成为交大学子生命中一种力量的迸发,已成为交大创业教育的高度共识。
  “二五”提升创业能力教育
2005到2009年期间,以创业能力教育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教育和扶持体系,着力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和实效。学校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大学物理、机械基础、生物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等十大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大平台,2007年,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向第一课堂的渗透,面向全校学生推出“创新与创业大讲堂”,除柳传志、俞敏洪、王石等十几位著名企业家主讲大课外,特别强调小班指导和模拟实践。三年来,选修同学累计达7000多人次。今年又启动两周一次的“创业沙龙”,实现创业教育向第二课堂的覆盖。风险投资家、创业教育专家、校园创业先锋等共同参与,“面对面”训练和培养有创业意向同学的创业能力。依托上海市“天使基金”,建立科技院、团委、产业集团、就业中心等多部门合力参与的创业扶植体系,在漕河泾创业园区、紫竹创业园区等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孵化全程服务”,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到专家辅导、品牌营销策划,采取“手拉手”服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最实际、最细致的帮扶。自2005年,已有42个创业团队获得“天使基金”的创业启动资助,累计达1000余万元,先后涌现出以杨刚、曹洪涛、薛嵩等同学为代表的一批校园创业先锋,应届生求职网等创业企业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三五”构筑创业素质教育
2010年到2014年,将创建“创业学院”,以全面、系统的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完整创业教育、训练、孵化链。在学实活动期间,通过总结创业教育两个“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历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未来五年,除继续夯实面向整个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体系、培育同学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将重点创建“创业学院”。“创业学院”紧扣交大办学使命,采用无形学院的方式,同时也是部分同学的“第二学院”。在新生入校后选拔有创业意向的同学(约占5%),进行大学四年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以这些创业意愿强、创业热情高的群体为重点,实现对整个交大学生群体的强辐射。通过“创业学院”,实现创业意向同学、创业导师团、风险投资家等群体的有效集聚,推动更多有潜力的大学生成为未来企业家,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变成现实企业。同时,以“创业学院”为支撑,在全校进一步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训练和孵化链。 (学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