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为2岁骨结核患儿完成后凸畸形矫正术

期次:第1562期       查看:59

  本报讯 3月10日,在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骨科、儿外科等多科室共同合作下,年仅2岁的陕西男孩淘淘接受了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和后凸畸形矫正术。手术十分成功,患者预计可在一星期内出院。
  2016年9月间,当时2岁3个月的淘淘出现了走路一高一低的异状,同时还伴有出汗多、肚子疼等症状,当地的医院认为是肠痉挛,并未重视。由于未得到正确诊断,淘淘的病情发展很快。2016年10月,他的背上出现了一个凸起的“小疙瘩”并逐渐增大,可依然没能得到足够重视。直到11月底,淘淘出现发烧等症状,经过X光、CT等检查,这才被诊断为“胸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经多方打探,淘淘一家找到了骨科宋滇文主任医师。
  此时,淘淘的病情已十分严重。结核杆菌破坏了胸椎上的3个椎体,并造成了48度角的后凸畸形,病灶周围形成了大量脓肿。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手术,不但胸椎结核无法治愈,而且还会造成终身驼背,甚至造成瘫痪。
  4天后,淘淘全家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市一医院骨科主任蔡郑东、骨科(南)执行主任马金忠两位专家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针对手术方式、植骨材料和矫形材料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了详细论证。
  3月8日,各方的通力协助下,由宋滇文、赵庆华和尹华斌三位医生组成的团队开始了手术。对于此类病例,主流的手术方式需要两个切口———先通过前路对感染处进行病灶清除和植骨,然后再通过后路进行矫形内固定。这样的手术即便对成人而言创伤和风险都很大,遑论两岁幼儿。宋滇文凭借其多年脊柱外科生涯中大量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手术病例,尤其是儿童脊柱肿瘤临床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改良手术方式,仅仅通过后路一个切口,在脊柱侧方开出骨道,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和后凸畸形矫正。如此一来,手术操作避开了胸腔的大血管与脏器,免去了大出血和感染之虞,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场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按计划顺利完成,由于只有一个切口,术中出血仅仅只有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