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学遇见哲思 ———记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巫协宁教授

期次:第1562期       查看:42




  巫协宁主任医师,教授。1927年生,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79年受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去日本东京都老年病院研修老年病学,获客座研究员证书。毕业后行医,1956年破格晋升内科主治医师,后升任副主任医师。1985年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兼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上医大硕士生导师荣誉证书、上海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曾任上海市消化学会主任委员、肝病学会常委、老年医学会委员、高级职称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评委、亚太地区肝病研究会会员、发表中、英文论文225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退休,迄今仍参加查房、门诊、著文、会诊工作。长期从事消化科和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已有64年临床经验。
  踩着午后细碎的阳光行走,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伴着秋风窸窣作响,深秋的凉意阵阵袭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经历过春光的沐浴,夏雨的滋润,在此刻沉淀凝结成最饱满丰硕的果实。而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的,正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学大家,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巫协宁教授。
  【中西医是辩证统一的】
四十多年来,巫协宁奋斗在消化科和内科疑难杂症的前线,凭借着高明的医术,获得了斐然成就,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及重症胰腺炎。
  90年代的中国,由于缺乏适当的治疗方法,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巫协宁教授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观察,制定出了针对国人重症胰腺炎治疗的路线,将中、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环节罗列出来,并进行有机结合。
  巫教授感慨道:“现在很多的博士生并不重视中医,对中医药理解片面。可是想想,王振义院士不正是运用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谈之色变的古老中药砒霜,结合维甲酸,找到了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方法吗?”
  西医展示的知识,都能得到实证的支持,在治病方面,操作步骤明确,但西医的宏观描述是有缺陷的,对于很多疑难杂症,西医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而中医的宏观描述全面,从“天人合一”中诞生出的中医,重在看人,看病人的全部体征状况,从整体方面予以考虑,但中医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即太过模糊,没有精准的量与度,由于对疾病病因没有准确的把握,全面撒网,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据此,巫协宁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解决问题,往往会带来很多突破与改变。
  几十年来,巫协宁教授在一片迷雾中反复摸索、实践,克服诸多艰难险阻,走出了一块崭新的天地,使得古老的中医学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医学是技术与哲学的融合】
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巫教授反复提到了哲学二字。他告诉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哲学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哲学思想能指导人的行为实践,使人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他们。
  对立统一,即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巫教授选择了中西医结合,取二者的精华,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获得良效。他相信,中西医都有其长处,将其结合,定然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此之外,矛盾论带给巫教授的,不仅仅是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思维,还有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这是巫教授在面对疑难杂症的有力武器。巫协宁说,现在自己研究的重点是克罗恩病。在研究过程中,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变化出发,巫教授抓住了这些病理变化,对症下药,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期望有所突破。
  巫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医疗生涯的病例。在他担任住院医师的第三年,有一个心力衰竭的病人已经处于怀孕即将分娩的状态,且出现了肺水肿的症状,有极度的呼吸困难,不断呻吟,非常紧急。巫教授决定首先解决分娩问题,从颈静脉为病人注射毒毛旋花子苷K(这是一种增强心肌收缩的药物,比常用西地兰更强,上海的心脏病医生很少用)和小剂量的吗啡,使病人完成顺产。顺产之后,病人的心力衰竭才逐渐得到了好转。
  巫教授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还得通过实践来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而这些方法也能在实践中得到改善,更好地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巫教授特别地提到,目前医学研究学者对医学实践不够重视,而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一篇论文到另一篇论文,从一本杂志到另一本杂志,没有对于医学发展本质性的贡献。巫教授说,“要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提炼成为理论,再去指导实践中的问题处理。没有实践,一切不过是空口无凭,不过是纸上谈兵。医学和其他的理论学科不同,循证医学应当和循效医学并重。”
  在被问及医生的品质时,巫教授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最重要的,当然是医德。”医德,对于一位好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医者仁心,为病人造福、为医学做贡献,正是这两个初衷一直伴随着巫教授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求索。
  同时,面对当前严峻的医患关系,巫教授也对新一代医学生提出来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多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医患纠纷的存在就是因为患者家属不了解真实的情况,不了解医生的付出。其次需要医生提高医学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仅仅了解自己所在科室的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相关科室的医学知识。
  谈话的最后,巫教授回忆起周总理曾对所有医护人员的五点要求:好学、勤奋、谦虚、客观、冷静。这简简单单的五个词语,最终成就了巫教授。在科研与临床的实践道路上,无疑存在着许多的挫折和苦难,但巫教授相信,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坚定的信念、巧避蹊径的思考、未曾改变的初心,巫教授用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陪伴我们看得更清,走得更远。
  (学生记者 陈梦迪 王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