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教学团队首席教师张文慧做客“午间 Sem inar”

期次:第1584期       查看:50

  本报讯 10月27日中午,“午间Seminar”第十期在图书馆一楼班导师工作中心如期举行。本期活动嘉宾邀请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循环系统教学团队首席教师张文慧副教授,与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20余名同学深入交流和探讨了“循环系统”整合课程的整合模式、教学特点、学习方法等内容。教学团队骨干教师陈红老师、赵雷老师,团队秘书郑燕倩老师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刘翔宇同学作为学业朋辈导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交医易班-优才工作站王)彤同学主持了本次活动。
  医学院在200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中首先开展了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改革,经过专家顶层设计,目前形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的8门系统课程,循环系统即属于其中之一。
  在循环系统的教学中整合了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中的相关内容,张文慧老师首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这种整合教学模式的优势问题。她指出无论是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还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各有优缺点;但整合式课程更注重基础与临床的融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以问题导向为基础,使同学们能将医学基础知识直接与临床疾病相联系。以循环系统为例,课程从正常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与组织结构学起,再到心脏与血管的生理功能、病理的改变及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的探讨、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通过这种学习,同学们能正确而全面掌握循环系统的发生、功能及其调节,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症状与体征的特点,临床见习环节更锻炼了同学们问诊、体检、常用检查方法及心血管疾病的异常心电图表现等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超越的优势。
  对于同学们在学习循环系统过程碰到难点、疑点问题,例如为什么在心腔内的血液无法营养心脏?临床上对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诊断是否会采取病理检查这种有创的方式等问题,陈红老师更是拿着事先准备的专业图谱,一步步、一点点引导同学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她更是建议同学们能够在信息不断更新、高科技层出不穷的时代,去积极寻找可能的答案,而不是等着某一个“正确答案”的出现。
  赵雷老师也提示同学们可以从病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刘翔宇学长也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参考本期赠书“心血管系统”原版英文教材。
  最后老师们也希望同学们要放眼未来,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背景下,能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不仅成为优秀的医生,更能成为卓越的“医生科学家”。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