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救治为己任,以创新求发展

———记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李青峰教授

期次:第1596期       查看:106





  【名师名言】
■教学,有教无类,师者之大考;
■救治,让伤者不残,让残者不废,重拾做人的尊严;
■医生,是病人托付生命和健康的人,必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医学殚精竭力、对病人仁心仁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是我国整形外科发源地之一,由张涤生院士创建。学科背景可追溯至二战中缅战场(1942-1945),战后出于对这一创伤修复重建学科的迫切需求,张涤生教授被政府选派赴美国学习,回国后创建了学科雏形,抗美援朝期间建立了我国首家战伤中心,随后投入大炼钢铁伤员救治,改革开放后,学科迎来发展高峰,服务于因交通、能源和工业等的高速发展而受伤的伤员救治。在整复外科发展过程中,先后开拓了我国显微重建外科(1964),创建了我国淋巴水肿的综合治疗(1966),创立了我国颌面外科(1977)。上世纪80年代,发起建立了我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整复外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5),教育部“211”重点建设学科、卫生部重点专科,连续8年最佳专科全国排名第一。整复外科是国际上少数几家设置有显微重建外科、颅面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淋巴水肿专科、血管瘤与畸形专科等亚专科的学科之一,是国际上诊疗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疗中心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医者仁心,以救治为己任,闯关克难
整复外科,顾名思义有两层意思,有整形也有修复,整形重在锦上添花,修复则是雪中送炭。前者很多医院和机构都有此类服务,但后者在九院人的努力下,从抗美援朝到大炼钢铁,从工业、城市建设到交通、能源发展,已成为九院整复外科服务国家战略,经济民生的主要领域。因此,虽然九院的“整形外科”是最好的,但张涤生教授为九院命名的是“整复外科”,以期学科同仁能牢记使命。
  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李青峰自担任学科主任以来,致力于科学研究,以创新为手段,推动整复外科的发展。他的团队更是选择了“严重毁损头面部的重建”这一世界性难题为主攻方向。
  目前,整形外科已经能较好地修复许多头面部和肢体的创伤性缺损,能重建肿瘤手术切除后缺失的组织器官,并为各类先天性畸形的孩子抹去身心上的阴影。但那些头面部严重毁损的伤者,却依旧像电影《夜半歌声》中的主角一样,因为无法重建失去的脸面,过着“非人”的生活。脸面不但是拥有重要的维持生命、生活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和人格的载体。一张正常的脸面,是一个人生存、生活的基础。
  来自江西的企业家肖先生对此体会深刻。2001年,肖先生遭遇车祸,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却导致他的鼻子、上唇和牙槽骨缺失,鼻腔和口腔的二个空洞,使人恐怖。之后将近10年的日子里,肖先生只能戴着塑料做的假鼻子和嘴巴工作和生活,与人交往中受尽了世人的冷眼和指点。对于肖先生这样的缺损,业内常见的治疗方式是用植皮和皮瓣来修复,只能补上一块皮肉,没有办法做出有正常形态、有功能的鼻子和嘴巴。而异体脸面移植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存在很强的排异反应,且在伦理和法律上有着一系列难题。
  李青峰和他的团队根据多年的探索和经验,大胆提出了“组织预构修复(Tissue Prefabrication and Transfer)”的修复理念。从大腿获取血管载体、在胸前区扩张出一块带血管的皮肤、依据3-D打印模型,从肋部取软骨搭建出鼻和上牙槽骨支架,硬是在胸口构建出了活生生的鼻子和嘴巴。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大大小小十余次手术,李青峰终于成功地让肖先生重新有了自己的脸面。
  拥有新脸面的肖先生回到了家乡,经过了几年的打拼,现在成了当地知名企业家,并当选为政协委员。走在路上,众人会向他投来艳羡的眼光,而仅仅在几年前,众人的目光还是那么异样和让人无法忍受。
  这不是李青峰团队第一次提出新的医学理念。早在2006年,黑龙江发生了森林大火,34位武警战士为保护群众财产而受伤,其中一位军官的脸被烧得面目全非,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批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然而当地的医院虽然挽救了他的生命却无法修复毁损的脸面,他无法正常呼吸和进食。
  李青峰临危受命,与他的团队一起,参考当时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大胆设计了“MLT”(大面积超薄质地匹配皮肤软组织重建)概念皮瓣的治疗方案,也为此类病人的治疗建立了有效的方法。经过一系列手术后,一张全新的脸出现在了救火英雄的军帽之下。救火英雄康复后重新回到了部队,而李青峰提出的“MLT”方案,也得到国际同行的积极评价,成了相似病例的治疗标准。
  除了医治身体上的创伤,修补身体上的缺陷,整复外科更重要的是修复患者的心灵,李青峰提出,作为一名整复外科的医师,更重要的是帮助伤者突破心理上的阴影,走过转变的心理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回归社会、拥有生活。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和指引。不过也有少部分天生坚强的病人,比如湖北女孩金琪。
  某一天,李青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走廊中偶遇了一位女孩,女孩没有鼻子和嘴唇,牙齿向外支出,外貌令人震撼,然而她却没有佩戴口罩。这位姑娘就是金琪,李青峰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戴口罩,而她却反问他为什么要戴口罩。李青峰被逗乐了,他开始和金琪交谈。
  金琪在1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大半个脸面,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她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现在担任一名平面设计师,她对自己的遭遇毫不在乎,只是在工作中,她的容貌惊吓了不少人,才决定来做整形手术。金琪的坦率、乐观和从容深深打动了李青峰,李青峰决心一定要为她重建一张正常的脸面,安排了团队的昝涛医生负责安排金琪的检查和评估。经过多次讨论,虽然有许多挑战,李青峰和昝涛都考虑提出了应对的构想,顺利完成了一期手术,目前二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顺利,我们期待着李青峰团队为金琪再造一张新脸。
  这项技术,现在被称作“自体脸面预构重建技术”,综合了“干细胞介导的皮肤牵张再生技术”、“预构组织血管化技术”和“三维组织模拟预构技术”等原创性成果。目前已经为40余位头面部严重毁损的伤者重建了脸面,被国际同行誉为“来自东方的重要创新”“中国式换脸”(Chinese Method),是近年来我国整形重建外科在国际有影响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永攀科技高峰
李青峰坦言,自己选择整复外科是“随意”的缘分,当时有三个科室摆在李青峰的面前供他选择,整形外科、心内科和眼科。当时的整形外科远没有现在热门,李青峰觉得好奇而选择了它。然而好奇劲儿还没过,李青峰就遇到了第一个挑战。
  每个外科医生在选择专业前,都会进行普外科的训练,李青峰自然也不例外。普外科是各项专科的基础,类似于其它行业常说的“基本功”。普外科的手术有一定的定式,然而李青峰很快就发现,整形外科的手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畸形或者组织的缺损,医生的治疗方法却是不一样的。而同样一个手术的大体方法,每个医生在实施中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对年轻人来说就觉得很有挑战。
  李青峰师从我国整复外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张院士对他的影响,是不厌其烦的带李青峰“登楼”。李青峰回忆道:“在一楼二楼人们通常看不清楚外面远处的情况,张老师经常要把我拎到楼顶,站在屋顶就能看清楚。等我在工作中,又惯性地钻到一楼去了,他又把我拎上来。”正是这种对眼光和魄力的提升,让李青峰从医生涯中不断寻找学科核心的难题,并努力一一解决。
  也正是这种视野,李青峰积极将传统的外科技术与新兴的新医学发现和知识结合,努力创新,和他的团队和学生们一起,展开了“针对组织修复的干细胞治疗”“常见病靶点治疗的精准医学研究”“基于数字医学的显微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研发”等前沿技术的研创,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青峰和他的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30余项课题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等。主编了《头面部烧伤重建外科》《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创伤整形与重建外科学》等专著。在Lancet、Ann.of Surg.、Stem Cell等发表通讯、论文200余篇,多篇文章以“封面文章”“主编推荐文章”“附发特邀讨论”等形式刊登在 PRS、JPRAS、JCS 等本专业国际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