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七章——献给初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

素 养

□王林晚 林 玮

期次:第1213期       查看:479

  一个人在社会上赖以立足的根本,素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部份。所谓素养,是内在的学识能力与外在的风度气质的总和。准确地说,素养不可学习,却可以培养,因此我们在大学中自我成长的目标之一,正是为自己培养起深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迎接任何来自日后社会生活中的挑战。
  中学时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被沉重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过是为了那次最后的高考。任何学科的学习几乎都是功利的,我们强迫自己去记住那些公式符号、单词句法、文学名篇,然而对它们真正对我们的人生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则是不关心的。这样的方式后果就是当我们一旦脱离学习状态,知识内容就会被迅速遗忘,几年的苦功变成一片空白。更由于文理分科的存在,加重了二者间的不兼容性,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们进入大学之后甚至也很难去除这种心理上的偏见。学文的人在理科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学理的人也蔑视文科的知识,由此造成的知识结构片面也许会长期使我们的思想处于一种狭隘的、简单的、偏激的浅层状态。这不只是知识欠缺的问题,这是一个人素养的不完善,思想会因此而不够成熟,见识也会因此而不够深远。即使是在学科内部,如果我们仅仅像中学那样只着眼于课本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素养上的贫乏。在大学学习阶段,如果一名理科生仍只是拥有做题解题的能力,而不能向更高级的科学迈进、独立承担起研究的任务;一名文科生仍只是会写写中学作文一般的小文稿甚至口语连篇,而不能以更宏阔的文化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与笔墨,那就只能是一个徒有大学培育之名而并非真正具有素养的人。表现在我们的学习中,素养要求我们做到将各类知识、各派思想、各种观点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我们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要接受的内容,而需要广泛地对各方面知识等都有所接触,有所掌握。目前,多数大学都会开办的通识教育课程会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契机以便我们在素养上的全面发展,而我们也需要自己在思想上认识到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在学习中、生活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如果你是一名理科生,在将全身心投入于精密的演算与反复的实验之余,也请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殿堂进军,至少不会使自己的头脑仅仅包括数字的机械,而也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够背诵几首诗歌、能够写作几篇小文就可以洋洋自得,而应该广泛地接触更多的哲学、历史甚或物理、天文等知识,使自己绝不至于只是终日沉浸在风花雪月中自娱自乐甚至无病呻吟,而拥有更理性与更睿智的思想关注整个社会。至少我们即使在较低的一种层面打通知识之间的界限,那也意味着,我们的素养不是片面的,能够站在包纳囊括一切的起点上,眺望未来。
  我们早已在中学时代就已听说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大学中的活动再多,我们也不应该在其中迷失了自己学习的本来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了解,大学校园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存在的,若我们在大学中还是只能做一名死啃书本的人,将自己的最大时间仍是投入题海或背书似的自习中,而不会从广阔的空间去吸取智慧的力量,即使我们将教科书或老师的讲义背诵得滚瓜烂熟,也不可能为自己建立起深厚的素养。讲座、话剧、音乐会、展览……都是开阔视野、丰富头脑的重要途径,我们以自习或复习考试为借口而放弃这些增长见识、提高素养的计划有时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不知道哪次的偶遇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态度。当我们坐在音乐会中欣赏交响乐,或者在讲座之间聆听学者的创造性观点,或者在电影中启发深刻的思考,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的人生进阶产生动力,并使我们在言谈举止之间具有宏观的目光与审视能力,形成素养的基础,而这都不是我们在教室中抱着教科书为求取得一个高分能够相比拟的境界。因此,大学的生活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像中学那样整天出入教室、抱着书本死啃、做题背题一样的状态,那这样的大学就尚未真正领会到高等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承担着塑造素养的使命,知识的学习也理应建立在素养的基础上。
  我们还需要知道,内在的素养只有通过外在的表现才能传达出来。纵使一个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在日常行为当中,如果他不能恰当地把持和表现自我,做出符合自己身份的、礼节性、道德性的举动,我们同样可以认为他的素养建立是不成功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需要懂得怎样使自己在理论上学习到的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的行动,将知识构成真正能够转化为人生实践中的一部分,这就是素养的源泉。除了人们所最常指的文明礼仪风尚是素养的基本组成之外,一名大学生,还应当意识到,我们的素养还表现在我们日常行为表达出的生命境界之中。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我们是否也会为了金钱与权力而汲汲追求、寝食难安,以致它们主宰着我们思想的全部;功名得失面前,我们是否无法保持纯净的心灵与超然的态度来面对,始终对之耿耿于怀、百般计算;在对世界上某些终极意义的追求中,我们是否能够以最积极的行动指导我们的人生,为之奋斗努力,不畏一切艰险,始终使自己充溢着勇气和力量?这些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素养。由此可见,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礼貌习惯或者风度礼节,那只是内在世界向外在表现的具体层面之一,素养应当是我们对人对事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根本原则与态度,这是需要不断地通过外在的学习以及内在的砥砺提升自我,以达到更高的层次。
  只有当知识转化为纯净心灵的动力,真正与人格修养融合成为一体而存在,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真正拥有了素养。这是一个贯通内外、将人生与社会结合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自觉实现,否则我们就将沉陷于蒙昧之中却不自知反而麻木不仁,中国的古圣贤、西方的智慧学者都曾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做出过表率,苏轼诗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毕生对知识的追求永不停歇……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使我们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名真正有素养的人,这并非一个无法企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