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尅戎:选择,感悟“落子无悔”的境界

期次:第1219期       查看:541




  编者按: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荣获2007年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这是我校第二次问鼎科技功臣奖。本报特转载解放日报人物通讯,介绍戴尅戎院士事迹。
  坐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外科大楼13层的小办公室里,戴尅戎院士谈起荣膺上海科技功臣时淡淡地说:“看来,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回想30多年前刚来时,这儿只有6张病床,他一个“光杆司令”;而现在九院骨科已经拥有80余张床位和3个研究室,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和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这位自嘲在职称、学术地位和荣誉等方面往往“慢半拍”的73岁老人,对选择和放弃的感悟充满了辩证智慧:“两个选择,得到与失去各占一半;面临五种选择或更多,得到的是二成或更少,失去的将是八成或更多。人生是得与失的累积。”
  难与易影响戴尅戎选择的,首先是信念——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在奋斗中获得人生乐趣。
  1955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戴尅戎本可以留在上海,但他铁了心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即使分配到北京,也迟迟不愿办理手续。终于,赤诚之心如愿以偿,他再分配到了当时名震中外的宝成铁路临时筹建的工地医院。
  那真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艰苦而充实。医院由抗美援朝的战地医院转来,坐落在秦岭南麓凤凰山脚的一个小镇上,住的是竹条编制的临时帐篷,出差或探亲要乘敞篷卡车翻山越岭。“工地上从头到脚的外伤都会碰到,接骨、开胸、开腹,一年后我就能开颅了。没有血库,病人要输血,就伸出胳膊抽完400cc后上台做手术……”
  当然,这个选择也使戴尅戎失去了很多机会,如在首都工作的机会,早日回沪到父母身边尽孝道的机会,在大医院接受正规训练的机会,但磨炼使他受益终身,培养了过硬的外科技术,更锤炼了在艰苦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这是我那些留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同学难以学到的。”1957年,戴尅戎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在他们同届几百个毕业生中拔得了“头筹”。
  1975年,戴尅戎原来工作的铁道医学院撤销,人到中年又一次做出了与常人不同的选择。他放弃了瑞金、仁济、新华等知名度较高的骨科来到了九院,因为“九院的骨科最小,因此最需要人!”
  知难而进,忘我工作,两年多时间,九院骨科就靠他和一个来沪进修的医师撑着。渐渐,住院医师增加了,骨科病房独立了,国内最早的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室成立了……选择九院,最终证明是戴尅戎事业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主动与被动“应该说,不是我选择了骨科,而是骨科选择了我。”戴尅戎说起他取得卓越成就的领域,竟然这样“随意”。在外科工作若干年后,他先后考虑过选择胸外科、神经外科作为终身专业,惟独没有想到骨科。但有次带铁道医学院学生到骨科见习,任务完成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骨科医师。
  “人生许多选择由不得自己,有人说这是‘不自由’。但既然领导、同事、机遇、病人选择了你,就要尝试着让自己适应、热爱这种被动选择,变成主动的参与。这样,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又一次‘自由’。”
  作为骨科医师,他苦苦思索,企望找到一种新的材料提高治疗效果。1978年某日,他邂逅钢铁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听介绍有种用于航天飞船的具有“记忆功能”的金属材料,置于某一低温下随意变换形状,升温后会恢复原来的形态。戴尅戎眼睛顿时亮起,“如果用在病人身上呢?”
  巧妙的构想加上三年多倾注全部精力的研究,终于在1981年9月,戴尅戎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神奇的手术。一位女患者左腿膝盖骨骨折,分裂成远离的两瓣。戴尅戎在两瓣膝盖骨上各钻了两个孔,将两只外形如钉书钉的骑缝钉置入冰水中拉开钉脚,然后迅速插入骨折两瓣的孔内,再用温水纱布盖上,钉脚立即向内收缩,两瓣膝盖骨被紧紧固定在一起……这个神奇的“钉书钉”就是后来被国外专家誉为“魔术般金属制品”的形状记忆骑缝钉,荣获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有26个省市的340家医院先后推广使用,无数患者受益。戴尅戎也成为世界上首次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应用于人体内部的医学专家,被国际形状记忆合金应用会议授予奠基人金杯奖。
  快与慢戴尅戎对创新课题的选择,有的是一时灵感闪念,有的来源于和人的短短几分钟交谈,看上去都很“快”。
  但这个“快”背后,则是无数成败磨砺而成的对科学发展的清醒判断,以及一旦目标确定后,几年乃至于数十年的锲而不舍。
  他曾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报道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大量科技人员转行发展生物力学。这让他一“激灵”,立即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意识到生物力学的发展将大大推动骨科研究和临床,当即决定进入该领域,建立了国内医院中第一个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室,随后又主编了全国唯一的《医学生物力学》杂志,一干就是30年。
  与上海交大王成焘教授在烟台开会时偶然的相识,促成了此后12年的合作,1998年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的产业化,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修复骨缺损,都面临如何促进骨再生的难题。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腺病毒,可以把诱导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的基因带进人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内。一次,这位科学家与戴尅戎在网上“不期而遇”,当即被邀请到九院讲课,讨论了七天,合作就此“拍板”。当时,九院连实验室都没有,就找到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洗衣房,改造成了“简陋而高效的骨科基因治疗实验室”。此后是5年基因研究促进骨再生研究,2002年相关成果通过市科委鉴定,其中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戴尅戎常用这个比喻形容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生活充满了选择和放弃,决定了,就将全部的激情、信念、努力贯穿始终,永不言悔。(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