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之声

谢友柏:从创新看大学的培养

期次:第1409期       查看:4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谢友柏在“学者笔谈”专栏中发表了精彩论点,他认为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并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谢友柏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并培养了百余名研究生。同时,学者笔谈栏目也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编者按】“学者笔谈”栏目在新闻网推出后,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上海交大报》特开辟专栏,将有关专家学者在“学者笔谈”中的精彩论点呈现给大家,展示他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观点和见解、思路和做法及理论和实践,因篇幅有限,不能呈现笔谈全文,惟愿能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以一斑见全豹,让大家感知学校的学术氛围,领悟科学精神,激荡人文情怀,全面提升交大学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精彩论点
■创新是国家的国策。但是如果对什么是创新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创新就往往成为一个标签。
■创新在一个社会里大量出现,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有大量可以使用的已有知识集;有这样一些个人或者群体,他们能够敏锐发现人们未能满足的需求,善于从上面讲到的水池里找到合适的知识集,有勇于面对创业风险和善于组织创业并将它们推向社会(市场)的能力;有能够让上面两个条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
学者小传
谢友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曾经讲授的课程有: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振动理论、摩擦学、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创新思维及现代设计等。研究方面:提出了摩擦学的三个公理和摩擦学(大)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并在摩擦学系统设计上得到理论及应用成果。对于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点,如:现代设计的三个基本属性;设计过程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等。曾获得国家奖、省部委奖、“孺子牛”奖、机械工程奖、摩擦学最高成就奖及“何梁何利”奖等十多项,培养研究生百余人。发表论、著三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