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志愿者坚持留守地震灾区:“这里更需要我”

期次:第1237期       查看:471

  本报讯 5月8日,我校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陈海?代表材料生态制备实验室来到四川,指导废弃物再利用的生产试验,没有想到,原本山清水秀的一切,在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中瞬间发生了巨变,试验工厂距离震中虽然还有百公里,但因工厂建在河滩地上,地基不牢固,车间当即受损,部分人员受伤。
  材料生态制备实验室的同事们在获悉灾情后,立即联络陈海?。实验室负责人孙宝德教授更是焦虑不安,5月12日一下午他都在不停地拨打陈海?的手机,终于在晚上与陈博士取得了联系:陈海?所幸无碍,但试验一时无法开展。“回来!立即回来!你那里还很危险!”孙宝德急切地冲着电话命令。与此同时,海?的家人和同事也在一遍遍的催他返沪。但是,陈博士毅然选择留在当地。他说:“感谢大家的好意,但是现在,这里更需要我。”他一方面积极带领车间工人自救,将砸伤的人员救出,然后加固破损的墙壁和屋顶,在最短的时间里接上了水电,重新恢复了实验的条件,并继续开展生产试验。另一方面,他利用试验间隙,不顾频发的余震,赶到本次地震的重灾区绵阳参加志愿者行动,帮助解放军520医院帮助接送伤员。经他传递的既有北川被埋四天被救出的小学生,也有被埋160小时生还的61岁老太太。不仅如此,还常常与伤员们促膝谈心,从心灵上安慰伤员。有些伤员因过度惊吓,稍有晃动,就惊恐不已,陈海?便守候在他们身旁,给予慰籍。饿了,吃自己带的方便面,困了,就找个地方上趴一会。
  实验室的同事见拗不过陈海?,也不再坚持。他们一面在心里默默为海?祈福,一面积极投入到救助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动中。他们请陈海?传达上海交大科技工作者对灾区同胞的牵挂和问候,并一再叮嘱海?:“你有什么需要,要立即告诉我们;灾区同胞有什么需要,要立即告诉我们。实验室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和依靠。”在热心捐助的同时,实验室同志更多地在思考怎样从本职工作出发,进行科技救灾。大家表示,要加紧科研工作,把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送到灾区去,为灾区创造更大的财富,为当地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王俊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