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守初心

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卓越成就和精神气质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陈高宏

期次:第1680期       查看:188

浦东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1999年我在浦东新区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时,凤凰卫视有一个记者采访问:有了深圳特区之后,上海浦东新区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深圳特区的拷贝版?

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相比,有三个独特之处:

一是时空不同。一个是小渔村,一个是大都市;一个是新城区,一个是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店。

二是产业不同。深圳的改革开放是从“三来一补”开始,首先大量的加工业集聚带动第三产业,然后再来新一轮的集聚。上海要解决的问题恰恰相反,上海是制造业一业独大。这个就说到上海的历史,在共和国刚成立时上海是一个工商业城市,GDP的构成中制造业占47%,服务业占46%。但是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最紧迫的任务是三个字:工业化。为什么?被打怕了。我们必须要工业化,汽车、坦克、大炮都是工业化。上海就承担了制造业基地这个责任。

上海的企业数占全国的60%,上海的工人阶级占全国的60%。我们党用了十年的时间把上海从工商业城市改造为制造业的基地。到1960年,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47%飙升到77%,服务业从46%下降到17%,到浦东改革开放之前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下转第2版)